您好,欢迎光临江苏瘦西湖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运河与扬州

  刘晏所提出并实施的一系列发展运河交通的办法和管理措施,经过多年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漕运制度。虽然这一切都是为维护封建国家统治而实行的,但不失为利国安邦、发展经济的良策。这是我国大运河航运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漕运改革,也是漕运史上的伟大创举。这套大运河航运的管理办法和运行手段成为此后历朝运河漕运的基本方法,并对我国运输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唐朝后期,战乱频起,国势日衰,各地军阀相互攻战,使社会经济受到极大摧残。此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军阀各霸一方,大运河也失去了它贯通南北的意义。多年的废置使运河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变得支离破碎、淤塞不堪。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动荡,直到北宋再次统一全国,大运河才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赵匡胤(即宋太祖)夺取了后周的统治权建立了北宋王朝。面对几十万大军粮秣军需和庞大的政府日常开支,选择一个最佳的城市作为国都是至关重要的大问题。赵匡胤曾想到过隋唐旧都长安和洛阳,这两个地方“居国之中”,且易守难攻,诸多朝臣也倾向于此地。然而那里距经济发达的江南路途遥远,虽有运河沟通,但一路转运耗费颇多。若建都于江南又不利于北方安定,尤其是辽兵多年虎视眈眈,稍有疏忽恐招倾国之患。经朝野上下反复商议,终于决定把国都建在大运河中段的汴州城(即汴京,今河南开封)。这里地处北方,而汴河位于运河中部,南北交通都很方便,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大运河的运输效能,国家可以坐享其利。因此,北宋一朝十分重视大运河的维护、利用和开发。

  为了把大量的粮食从江南运到汴京,把浩繁的军需物资运到北方抗辽守边,宋朝统治者对大运河全线进行了严格的整治。为了保证运输的顺利进行,在运河上重新恢复了唐朝所实行的分段运输法,并在江南各地建立了转运司,负责汇集江南各地的物资并且担负储备和向北方发运的任务。在苏北设立了发运司,负责收储江南物资,待黄河水势适于行船时,再将货物陆续运往北方。同时发运司还负责收购市面上的粮米,将其存人仓库,以备江南船只延误时,可将库中粮米直接装船运往北方,实现了仓中常备漕运米,河中有水即行船的顺畅局面。发运司有可载400石米的大船60艘,每年往返三四次,加上其他零星船只,每年输运到汴京的粮米达600万石,是唐朝最大年运量的二三倍。苏北历来是重要的产盐区,北宋政府实行严格的食盐专卖制度,江南的漕船把粮米交到发运司后,又可装上食盐运往江南各地。这样使运输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活跃了江南经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